• 索  引  号:620321/2023-168445
  • 成文日期:2023-05-05
  • 发文机关:
  • 标       题:永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昌县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 通知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2023-05-05

永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昌县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 通知


来源:县自然资源局 发布时间:2023-05-05 17:25 【字体:

永政办发〔202332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省市驻永有关单位

现将永昌县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永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412

永昌县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及省、市、县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要求,全面做好永昌县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金昌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2023年全县地质灾害发育概况

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植被覆盖率低,年内降水相对集中,地质灾害较多。受自然地理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全地质灾害分布密度和发生频率主要集中在县域南部山区及山前倾斜平原区。现已查明全地质灾害及隐患点36处,其中,滑坡4处,崩塌7处、泥石流24处,地面塌陷1处。威胁人口4245 人,威胁财产 2.43亿元。2022 年,未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

二、2023年全县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地质灾害发生因素分析

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地质构造复杂,生态脆弱,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频繁,极易引发次生地质灾害。

1.降水。局部强降雨是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2.地震。2015 年国家地震局将祁连山中东地区列为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之一,地震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大。

3.人类工程活动。2023年全县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和范围依然较大,对地质环境扰动较为强烈。尤其是在建公路、铁路沿线边(斜)坡、各类工程建设现场、矿山(包括废弃矿点)极易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发育趋势预测

综合地质环境条件、降雨趋势预测、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分析,预测 2023 年度全县地质灾害频度及危害程度总体上属正常年份,趋于平均水平。

1.气象预测。预计 2023年 5月-9月,全县大部降水接近常年。

2.地质灾害时间分布预测。2023年汛期5月-9月仍是年内地质灾害高发期,但频次较 2022 年有所下降。

    3.地质灾害空间分布预测。根据历年来各乡镇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和发生频率,结合诱导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将我县地质灾害分布区域划分为易发区和危险区。

(一)易发区:是指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1、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区:包括南坝乡新城子镇、城关镇武当山南坡部分沟口地带

2、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金川峡流域及河西堡镇大、小宽沟采矿区;

3、滑坡地质灾害易发区:东大山铁矿矿区、金昌采石场以及红山窑镇区

4、除上述区域外,其它潜在的地质灾害易发区。

(二)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1、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区:南坝乡寺儿沟、尖山沟、庙沙沟、黄沙沟、沙沟、羊路沙沟、白露沟;城关镇武当山南坡庙尔沟、沈家口陈家庄沟;焦家庄镇寨沙沟、红庙墩沟;新城子镇西大板沟、小罗圈沟;河西堡镇平口峡

2、崩塌地质灾害危险区:金川峡流域及河西堡镇大、小宽沟石灰石矿区;

3、滑坡地质灾害危险区:东大山铁矿尾矿库、金昌采石场排土场、红山窑镇街道不稳定斜坡

4、除上述区域外,其它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区。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及防范区

(一)重点防范期

根据全县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和形成特点以及主要引发因素,确定重点防范期为1月至9月,一般防范期为10月至12月。

1.重点防范期

1月至4月(冻融期):重点是冻土和积雪较多的斜坡地段因冻融引发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防范。

5月中旬至9月(汛期):重点防范因强降雨而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尤其是6-9 月强暴雨集中区,需加强防范。

2.一般防范期

一般防范期为10月至12月,应加强防范各类工程建设和采矿活动可能引发的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二)重点防范区

全县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危害范围较广,地质灾害隐患在全县都有不同程度分布,直接威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居民和工农业生产设施,将祁连山沿线所在地、乡镇人口密集区及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区作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

、地质灾害威胁对象、范围

我县地质灾害威胁对象有村镇、学校、医院、机关事业单位、公路、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输电线路、通信光缆、矿山等。威胁范围包括南坝乡祁庄、永安、西校、何家湾等村社以及乡政府驻地各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卫生所,新城子镇马营沟村;红山窑镇区;河西堡镇河东村、循环化工园区及大、小宽沟石灰石矿、东大山铁矿、金昌采石场城关镇小坝村五社、六社

五、防治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应急等体系为工作重点,坚持专群结合、群测群防,谁引发、谁治理等原则,强化全社会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努力提高全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二)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树立大灾避让、小灾治理的防灾理念,把宣传教育和群测群防结合起来,把生物治理与工程治理结合起来,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持续抓好灾害易发区、危险区植树造林、退耕还草等生物工程和除险加固、拦洪坝、疏导渠道等防护工程建设。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扎实做好受泥石流地质灾害威胁严重村社村民的搬迁工作。

(三)坚持“全面规划,分期治理”的原则。对于规模巨大、地质条件复杂的地质灾害,短期内不易查明其性质,治理费用特别大,且短期内不可能产生灾害的,可以进行全面规划、分期治理随着勘查工作的深入,逐步设计和治理。原则上是先做应急工程,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再做永久性工程。应急工程和永久性工程应互相衔接、互为补充,形成统一的整体。

六、任务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和培训,通过微信、微博、门户网站、公共媒体以及发放宣传图片、防治知识手册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强对有关人员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社会各界对灾害危害性和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形成领导重视、公众关心、群众支持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常抓不懈,细化责任落实,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强化督导检查,积极落实各项防治措施,确保地质灾害有效防范。各乡镇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乡镇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特点,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全面摸排辖区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隐患点,对于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及时报县自然资源局备案。

(三)建立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各乡镇要建立乡镇、村、社、灾害隐患点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及时把辖区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村、社及每个检测员,并将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防灾工作卡和避险明白卡由县自然资源局统一印制发放到村民手中,提高群众防灾意识要对确定的避险场所和路线进行安全性评价,做到安全可靠和畅通无阻,确保万无一失。

(四)抓好工作制度落实。一是落实好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明确值班地点、值班领导、值班人员及联系电话,靠实工作责任,保障通讯畅通。各乡镇要确保汛期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手机24小时开机,有群防群测任务的村社要保持与乡镇政府联络畅通,乡镇值班领导、村社干部和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按照乡镇安排部署,坚守工作岗位,做好汛期值班工作二是落实好地质灾害监测制度。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预报信息、地质环境条件等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监测时间,做到适时监测。特别是要加大汛期监测力度,认真做好监测记录及分析。三是落实好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村社干部和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根据地质灾害情况,适时组织开展区域内灾情险情巡查,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报警,并及时转移避让群众。四是落实好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制度。对灾前险情和灾后灾情要迅速上报,各级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上报流程及时向乡镇政府和县自然资源局报告,并及时组织避让、应急处置和施救,做到情况准确、上报迅速、续报完整。

(五)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县自然资源局、县应急管理局要加大对矿产资源开采、各类工程建设活动中违反《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任何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人为活动,坚决予以制止;对不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的行为,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持续做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将全县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要避险搬迁的农户纳入中央和省级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补助范围,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采取农户自购商品房、租住公租房、修建集中居住点等方式进行安置。集中居住点规划选址要以村为单位,与搬迁农户原有耕地距离适中,依托已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土地等资源安置搬迁对象,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集中安置。

七、工作职责

地质灾害防治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靠实责任,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

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全县范围内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的调查评价工作,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督促指导各乡镇和有关单位(部门)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负责统计上报全县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要避险搬迁的农户和新建村民集中居住点的规划选址工作,会同住建、水务、交通、教育等部门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场调查。对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在申请用地之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发生后,负责灾情调查和上报,对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调查评价。

县应急管理局负责编制全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督促、指导各乡镇政府编制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检查县政府相关部门及乡镇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县水务局负责对水库等水利设施的巡查、抢险工作,及时通报汛情信息。

县交通局负责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防治检查工作,组织力量抢修因灾损坏的公路设施,保障交通干线畅通。

县气象局负责气象监测、预报资料和降雨时空分布等信息通报,会同县自然资源局做好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县教育局负责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汛前学校地质灾害的监测、治理工作,并在重大险情来临前,及时组织地质灾害区内师生的避险及转移工作。

县住建局负责受地质灾害威胁区域村民搬迁建设项目的设计审核、竣工验收等事项。

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各乡镇具体负责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各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人、责任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和地质灾害发生前兆的巡回检查。对可能发生险情的,请示县政府同意后,及时动员并组织受威胁的群众转移。

    附件:1、2023年度永昌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1 

2023年度永昌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长:刘吉军  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赵强祖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员:张庆亮  县发改局局长

张琴云  县教育局局长

吴岩峰  县财政局局长

封丕生  县住建局局长

李克玉  县交通局局长

王鹏学  县水务局局长

张忠虎  县农业农村局长

陈兴祥  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蔡国荣  县应急管理局局长

李守达  县气象局局长

        石仲武  新城子镇镇长

张文江  红山窑镇镇长

        韩晓英  焦家庄镇镇长

朱生亮  城关镇镇长

        王永宏  东寨镇镇长

        毛焕泽  六坝镇镇长

王永记  南坝乡乡长

            水源镇镇长

梁兴贵  朱王堡镇镇长

        闫庆俊  河西堡镇镇长

地质灾害防治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自然资源局,由赵强祖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以上人员若有变动,由接任工作的同志自行替补,不另行文。